星期一, 一月 19, 2009

听他们说奥运这回事

一块奥运金牌本身的价值是可以计算的。北京奥运会的"金镶玉",据称造价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,这已经是现代奥运会历史上最奢华的了。不过一个中国选手倘若能在北京夺取一面金牌,他(她)未来能享受到的经济收益,至少得在这面金牌的造价阿拉伯数字之后再加3个0。国家财政计划之内划拨出来的重奖,恐怕在金牌国手的全面收益里,只是一个小头。各种层出不穷的地方政府奖励、企业奖励、企业赞助和连带的商业收益,现金流滚动起来大有无穷尽之势,以致于有眼热者笑曰,奥运冠军在夺冠之后半年,完全忙于"白天出席活动、晚上忙着数钱"。

一面奥运金牌在中国价值超过千金,绝非天方夜谭。即便现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,金本位在各种经济形态中凸现得越来越强烈,导致金价不断飙升,一面奥运金牌的价值仍然可比千金:黄金每克市价,已经攀升到250元人民币左右,黄金千两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多少有些大富大贵的终极象征意义,如此折算,不就是1250万人民币吗?

已经有媒体在计算,说夺取北京奥运首金的中国运动员,得到的直接经济回报,肯定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。更何况,一面奥运金牌,几乎意味着一辈子的功成名就。用庸俗的眼光来看,那就是荣华富贵于一身,只要不作奸犯科,终生都会是社会骄子甚至民族英雄。这种社会地位和待遇,一定要去折现成为现金的话,就更不是千万人民币能衡量得了。

只是如此价值沉重的一金,是否已经超越了金牌本身承载的意义,甚至超越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本意。我多少有些疑惑。金牌在中国,早就不仅仅是体育竞技胜利的代表了,它的内涵更加错综复杂,它的故事也特别奇特丰富。在我们特殊的体制内,金牌变成了一条飞黄腾达的捷径,我不知道顾拜旦先生会如何看待这种现象。

––颜强《一金重于千金


不可思议的是,2008年,中国体育电视是如此的苍白贫乏。通过央视奥运频道,当然可以看到恨不得24小时直播的各种赛事,这是体育电视的主体资源,只是对于受众而言,完全是被动接收的。倘若你想寻找一点和体育人文相关、具备一点独立思维能力的电视节目,搜烂了遥控器,你也不可能找到。除了比赛,就是一些译制而来的体育纪录片。NBA每日十佳五佳进球看得你都麻木了,却找不到一点能让你动动脑筋的话题。体育电视,不让受众具备一点思考能力,能够沉淀下来的内容,除却赛事还是赛事。现在的体育电视,传播的都是成王败寇,难道体育就不具备更深远的内涵?

––颜强《谁让黄健翔闭嘴》


奥运无处不在,奥运早已超越了体育,恐怕会成为2007年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,这种奥运情绪,在现代奥运会此前的主办国当中都是见所未见的。 2007年8月8日的倒计时一周年庆典,2008年元旦被定义为“进入奥运年”的概念,都无法在奥运史上找到先例。是因为中国社会对奥运有着最大的热忱和愿望,或许如此,但是在一切都以奥运的名义进行着的同时,我们不能不承认,我们热衷的更是奥运这个概念,而并不完全是对于奥运所代表的体育本身的认识。

这或许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,从而导致一种无事不奥运的狂热。元旦之后,由于距离北京奥运会的倒计时数声越来越密,狂热还可能升级。各种社会活动、各种商业推广,不和北京奥运搭上一星半点的关系,似乎都是不明智的。

这种躁动不安还被传递到了泛体育的范畴里。第三种看待奥运的目光,则是商业的、急功近利的。北京奥组委的商业拓展方略上,已经留下了许多令人费解的内容,而整个中国的商业环境,都在浮躁急切的心情中,等待着本土奥运会这个新“题材”来刺激市场。奥运赞助商与否,大家都在“祝福中国”“祝福08”“08等我来”“北京欢迎你”……狙击和反狙击的营销游戏里,暗流涌动,他们是否真正和中国体育相关,恐怕要到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才知道,可以肯定的是,他们都在尽量把握 2008这个机遇概念。

––颜强《2007,一切以奥运的名义


我们现在谈的可是奥运会。你难道没有意识到,整个英国的未来都取决于这场为期16天的赛事吗,即便它展示的是几十项大多没什么看头的体育竞赛?

布丁坊巷周边这些公司的命运,不过是2012年奥运会带来的不幸中的很小一部分。伦敦奥运会筹办费用已是原来估计的30亿英镑的三倍——使人不得不强烈怀疑,原先的预算是为了确保申奥成功才故意压得很低。

英国人的付出是双重的:不仅要纳税,还要承受为支持奥运会而削减了艺术和草根运动项目带来的损失。说轻了,奥运会的益处是不确定的;而害处则太明显了。多年来,这个国家不断将运动场用于建筑开发。学生没法锻炼;网球场消失;游泳池关门。可英国要建设的不是成千上万个国人迫切需要的地方设施,而是几个大而无用的场馆。

日内瓦人权组织——住房权利和驱逐住客问题中心(COHRE)的调查显示,在过去20年,由于奥运场馆建设,全球至少有200万人失去自己的住所,其中很多人是被迫的。

––FT中文网2007年7月30日《奥运还是“厄运”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